项目名称 |
项目指标 |
项目意义 |
科室检查 (11项) |
内科 |
内科 |
内科 |
通过体格检查,检查心、肺、腹部等器官及部位的基本状况,外周血管搏动状况,下肢是否浮肿,神经系统生理性浅反射,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
外科 |
外科 |
外科 |
了解甲状腺、脊柱四肢等基本情况,发现常见疾病的先兆或线索。 |
眼科 |
眼科 |
眼科 |
初步筛查结膜炎等常见病。 |
裂隙灯下眼底前置镜检查 |
裂隙灯下眼底前置镜检查 |
通过裂隙灯检查巩膜、虹膜、角膜、瞳孔、玻璃体等有无异常情况。 |
耳鼻喉科 |
耳鼻喉科 |
耳鼻喉科 |
通过耳、鼻、咽喉及扁桃腺等器官的常规检查,初步筛查咽炎、扁桃体炎等常见病。 |
口腔科 |
口腔科 |
口腔科 |
发现口腔粘膜、牙龈、牙齿等常见病。 |
中医科 |
中医体质辨识 |
中医体质辨识 |
运用中医理论辨识人体的阴阳虚实、寒热、痰湿、湿热、瘀血、气郁、平和等九种体质状况 |
妇科检查 |
白带常规II |
白带常规II |
是筛查阴道炎的有效手段。 |
妇科检查 |
妇科检查 |
初步排除妇科常见疾病。 |
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CT) |
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CT) |
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
HPV宫颈癌相关高危B型乳头瘤病毒(18种) |
HPV宫颈癌相关高危B型乳头瘤病毒(18种) |
直接反映人体内乳头瘤病毒是否存在,目前已经证实,99.7%的宫颈癌是由于HPV病毒导致的,因此HPV病毒的检出对于早期宫颈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
实验室检查 (21项) |
血液检测 |
血常规I(五分类抽血) |
血常规I(五分类抽血) |
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如:贫血、感染等。 |
尿液检测 |
尿微量蛋白检测6项(早期肾病筛查) |
尿微量蛋白检测6项(早期肾病筛查) |
检测尿液标本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
尿常规 |
尿常规 |
该项检查是筛查泌尿系统疾病简单且准确的方法。如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及了解肾功能,还可用于协助检查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等。 |
粪便检测 |
大便常规 |
大便常规 |
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潜血实验 |
潜血实验 |
检查粪便中隐藏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一项实验。这对检出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肠癌等是非常有用的。 |
肝功能 |
肝功能12项 |
肝功能12项 |
可更好地了解肝胆系统功能状况。急慢性肝炎、脂防肝、肝硬化、肝癌、胆管炎、过量饮酒、熬夜等疾病均可引起相关指标升高。 |
肾功能 |
肾功四项 |
肾功四项 |
对肾脏功能异常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做提示。 |
血脂 |
血脂1 |
血脂1 |
测定血清中血脂含量,它们的增高或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用于评价受检者的脂肪代谢水平。 |
糖尿病检测 |
糖化学红蛋白 |
糖化学红蛋白 |
可以了解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通常也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
胃功能 |
胃功能3项检测 |
胃功能3项检测 |
胃蛋白酶原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对胃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
肿瘤筛查 |
EB病毒筛查二项(体检用) |
EB病毒筛查二项(体检用) |
鼻咽癌筛查 |
肺癌抗原相关二项 |
肺癌抗原相关二项 |
辅助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
甲胎蛋白定量(AFP) |
甲胎蛋白定量(AFP) |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癌胚抗原CEA(定量) |
癌胚抗原CEA(定量) |
用于肺、结肠、直肠、乳腺、胃、胰腺、胆管等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的判断。 |
糖类抗原CA-125(ov) |
糖类抗原CA-125(ov) |
CA125增高见于妇科及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肝癌、胃癌及肺癌等,也可见于肝硬化、肾衰、孕妇、良性卵巢瘤等。 |
乳腺癌抗原(CA-153)(BR) |
乳腺癌抗原(CA-153)(BR) |
乳腺癌时可明显升高;用于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还可见于子宫、卵巢、肝、胰腺、结肠、肺癌等。一些良性乳腺、肝、肺疾病时可有增高。 |
胃肠癌抗原(CA-199) |
胃肠癌抗原(CA-199) |
CA19-9对胰腺癌、胆道肿瘤、胃肠癌等的筛查及疗效监测、评估预后有临床重要意义。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升高。 |
EB病毒DNA(EB-DNA) |
EB病毒DNA(EB-DNA) |
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鼻咽癌的一种可靠方法,也可作为观察患者病情发展的有益指标,在临床上有较大的意义。 |
甲状腺功能 |
甲状腺功能三项 |
甲状腺功能三项 |
是甲状腺疾病最为敏锐的指标,为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心功能检测 |
心血管三项 |
心血管三项 |
检查心血管相关的疾病 |
凝血功能 |
血液流变学检查(体检专用) |
血液流变学检查(体检专用) |
反映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对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中风等疾病具有重要的早期预测意义。 |
医技检查 (14项) |
心电图 |
常规心电图检查 |
常规心电图检查 |
利用图形描记与心脏跳动有关的电位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心脏病变。 |
X光摄影 |
胸部正位片(免片) |
胸部正位片(免片) |
了解有无肺炎、肺结核、肺癌、心脏扩张等情况。 |
颈椎正侧位片(免片) |
颈椎 |
了解颈椎有无骨质增生、椎内盘突出等异常情况。 |
超声 |
彩超(肝胆脾胰) |
彩超(肝胆脾胰) |
对人体腹部内脏器官(肝、胆、脾、胰)的状况和各种病变(如肿瘤、结石、积水、脂肪肝等)提供高清晰度的彩色动态超声断层图像判断,依病灶周围血管情况、病灶内血流血供情况-良恶性病变鉴别等。 |
椎动脉、颈动脉(双侧)彩超 |
椎动脉、颈动脉(双侧)彩超 |
了解椎动脉、颈动脉工学不在提供重要依据 |
泌尿系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 |
泌尿系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 |
通过超声波技术发现腹部、盆腔各器官的病变(如肿瘤、结石、脂肪肝等),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心脏彩超+心功能 |
心脏彩超+心功能 |
是应用超声波扫描技术观察心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心功能的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它可了解心脏各组成部分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了解心脏内畸形位置、大小、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其他畸形情况和病变程度。 |
彩超(双侧乳腺) |
彩超(双侧乳腺) |
通过彩色超声仪器检查乳腺,发现乳腺增生、肿物、结节、囊肿、腺瘤、乳腺癌等病变。 |
彩超(子宫附件盆腔) |
彩超(子宫附件盆腔) |
通过彩色超声仪器清晰地观察子宫及附件(卵巢、输卵管)大小、形态结构及内部回声的情况,鉴别正常和异常,了解病变的性质,判别有无恶性病变。 |
心脑血管检测 |
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 |
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 |
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 |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四肢) |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四肢) |
动脉硬化检测是通过检查血管弹性状况和脉搏波,发现早期血管病变,对动脉硬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肺功能 |
肺功能检测(肺通气+最大通气量加收) |
肺功能检测(肺通气+最大通气量加收) |
可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作出质与量的评价。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诊断病变部位、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胃功能(器械) |
C13-尿素呼气试验 |
C13-尿素呼气试验 |
通过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确定胃内有无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 |
骨密度 |
超声骨密度测定 |
超声骨密度测定 |
利用超声波通过水或耦合剂,测量一组与骨质量相关的参数,计算和反应人体骨质量值,从而诊断被测者的骨质状况。 |
其它项目 (3项) |
营养早餐 |
早餐 |
早餐 |
营养早餐。 |
其它 |
荧光扫描口腔癌筛查 |
荧光扫描口腔癌筛查 |
其他 |
身体成分分析 |
身体成分分析 |
骨密度检查能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及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测量人体成分:体脂肪、肌肉、水分、矿物质、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非脂肪量等各项健康指数,有效指示客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